本文授權轉載于“一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75后攝影師木格,
出生于重慶,生活在成都。
從2004年至今,
他數次返回位于三峽的家鄉重慶尖山鎮,
一路搜尋、記錄兒時記憶中的故鄉,
集結成攝影系列《回家》。
作品受到《紐約時報》《紐約客》等國際媒體關注,
斬獲國內外多項攝影獎項。
《回家》系列
《沿墻而行》系列
2013年開始,
他又數次往返長城沿線,自駕近13萬公里,
沿途拍下一個個鮮活的草民、
一幕幕荒誕的場景,
共拍攝近3000張底片。
創作途中,他開始收集北方山村中
傳承下來的古老器物,
開始結合收藏創作新的攝影系列。
如今,木格與夫人遠遠、兩個女兒
把家安在成都西邊,
并成立攝影藝術空間木格堂。
12月初,一條到成都拜訪木格,
與他聊了聊創作與收藏。
自述 木格
撰文 楊曜 責編 陳子文
木格堂
在成都攝影圈,木格堂是重要的事件發生地。在這里,木格與我們深入聊了聊他20年的“離家”與“回家”之路。
以下是木格的自述。
童年聚會場所
家人山頂游春
《回家》
用影像留存時代下的私人記憶
家對我來說,是小時候拼命地想出去,現在是拼命地想回去。
我的老家在三峽庫區里,一個叫巫溪縣尖山鎮的小地方,從小生活在大山大河的環境,與外面的世界比較隔絕。6歲的時候我第一次看電視,覺得外面世界特別精彩,所以一直都期望著能夠走出去。
離家、回家必經之路
?
少時朋友考上大學以后我特別興奮,高考填志愿,選了一個我能夠考到的最遠的學校——在成都,我終于有機會可以獨自去遠方。為了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我選擇了一個最慢的交通方式:先坐6個小時車到云陽縣城,然后坐兩天兩夜長江客船到重慶,再坐火車到成都,要一天一夜?;ㄈ於嗖拍艿轿疑蠈W的地方,這一路上的經歷到現在依然印象深刻。
巫山縣在建的新碼頭
三峽客船上
重慶朝天門碼頭
開縣老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