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F2是F系列最后一臺純機械結構的相機,隨著科技的進步,相機也開始有了電子化的趨勢,攝影師也需要更加先進的相機,于是乎,在1980年,尼康F3應運而生。
尼康F3由意大利著名設計師喬治·亞羅設計,熟悉尼康的朋友都知道,尼康單反在手柄處都有一抹紅色,被粉絲親切地稱為“紅褲衩”,在最新的Z系列微單上,演變為更加細長的一條紅色裝飾,,這一抹紅最早的開端便是尼康F3,在F3身上,第一次出現了一條細細的紅線。
尼康F3是尼康在頂級F系列相機上的一次電子化的嘗試,之前的大F和F2都是把測光功能做到Photomic取景器里,而F3則把測光做到機身內部,成為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具備測光功能的F系列相機。
F3的快門是由石英振蕩器控制的,精度相比機械快門更加精確,在使用上也更加可靠。尼康F3在快門轉盤上橙色字體表示慢門,最慢能達到8秒。綠色的A表示這臺相機具備光圈優先功能,這在當時十分的先進。紅色的60則表示尼康F3的閃光燈最快同步速度為1/60s,尼康F3主要的用戶群體是專業的攝影記者,1/60s的閃光同步速度并不快,但對于攝影記者而言顯然不是太大問題,他們更需要的是可靠的快門。在F3身上,尼康首次將快門按鈕放置在過片撥桿的中軸上,簡化了肩部的布局,同時快門還能支持ISO標準快門線。在快門按鈕右邊有一個黑色的小撥桿,這是用來控制多重曝光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在尼康F3的左肩有調節曝光補償的轉盤,曝光補償調節在當時也算是先進技術了,不過設計在左邊會讓攝影師感到些許的不便,在調節曝光補償的時候就無法對焦了。
其實我們手上這臺尼康F3準確的型號是尼康F3HP,HP便是這款高視點取景器,這是為了方便戴眼鏡的攝影師使用而設計的,不過在后來,不戴眼鏡的攝影師也覺得這款取景器更舒服,所以后面的F3基本上都配備了HP取景器。F3還具備一塊液晶屏,在取景器里能看到液晶屏投射的數據,包括快門速度、光圈值、曝光補償和測光提示。
和F2一樣,F3的后蓋也是可以拆下來的,能換裝大容量彈匣,加上專為F3設計的MD-4電動馬達卷片器,就能成為一臺性能怪獸了。尼康F3在當時可謂是最受歡迎的專業單反相機,對于影像行業意義重大,攝影記者對它趨之若鶩,在另一個層面也意味著佳能靠F-1翻身計劃徹底失敗,間接地把佳能逼出了EOS系統。
尼康F3和大F、F2一樣,也有許多個版本,例如鈦合金版的F3T、轉給記者設計的、有熱靴口的F3P以及發布于1983年的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F3AF。這臺F3AF值得提一提,它的原理是在鏡頭卡口和取景器上安裝了一些電子觸點,需要一個專門的且碩大的取景器來和專門的鏡頭(只有兩只)來協同工作才能進行自動對焦。這種騷操作現在看來十分簡陋,但自動對焦單反時代馬上就要到來,尼康對此已經做好了準備,1985年,美能達發布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對焦單反相機α7000,三年之后,尼康拿出來當時的機皇F4,這就是后面的故事了。